新一轮能源改革蕴藏着新的市场机遇。2017年,随着《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关于加强配气价格监管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红利的释放,天然气产业链各环节逐渐趋好,天然气的主体能源地位越发得到重视。为促进行业内交流及业界对国家相关政策方针的理解,反映从业主体对天然气发展的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由北京市中燃联信息咨询中心主办,中国天然气行业联合会、天然气(煤层气)与管道网等协办的2017年”第五届中国天然气行业市场化发展大会”经过2天的时间于11月30日在北京圆满结束。大会设“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天然气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竞争地位及战略意义”、“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和中国的经济发展转型”、“天然气行业发展存在的机会”四个专题,及圆桌讨论环节。
会上国务院参事、原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局长、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徐锭明参加会议并发表题为“新时代新担当,新目标新阶段——十九大后展望能源发展”的主旨演讲。指出:天然气工业发展,以今年5月14号为标志,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新阶段特点要走向信息化、数字化、联网化、共享化,才能实现市场化,否则市场化是空的,实现不了的。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参加会议并发表题为“《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解读”的主旨演讲。
主持人问到:历史告诉我们,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行业发展客观规律,企业发展要必须掌握国内政策环境和国内国际市场环境,避免投资失误。我们既然是天然气发展大会,我们要接地气,今天天然气发展遇到热点话题和必须解决问题,第一问题气荒或者LNG价格疯涨,这个问题想请教老领导,您对我们会议或者天然气企业有什么好的建议?第二条关于天然气发展模式,民间在推行的点供模式或者非管道气的利用模式,张局长有什么预测?
张玉清:坦率地讲,今年天然气供应紧张,无论业界还是业内没有预料到的,因因为搞指导意见时候天然气卖不出去,过了取暖季天然气压生产,今年确实出现这个情况。我也知道很关心这个行业,有时间也看,上海天然气交易所价格,按照那个价格和天然气产业发展很多市场没有了。弃风弃光、刚才说多能互补也很难,我觉得比较困难,毕竟产业的发展价格要有竞争性,我个人以为这应该我们天然气产业发展过程当中估计不足的问题,一个估计不足、第二个最主要原因天然气储备建设严重滞后,因为大家知道到冬天,北方地区峰谷差北京市超过16%,一个对今年形势估计不足,再加上储备严重滞后,导致今年价格大幅度上升。
我觉得利用价格信号缓解今年供气紧张的局面,确实信息量比较少,据我所知道交易价格一吨到七千了,我觉得这个事情随着产业发展,可能会逐步得到解决,这应当是暂时的现象,如果长期这样我们产业没法发展。
第二个点供的问题,为什么指导意见提到点供问题?产生这个事情最主要原因就是层层剥皮、层层加价,有的加价合理,有的加价确实不太合理。我也到有关地方、城市也去过,他们搞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一个企业,装置都建成了停在那个地方,为什么?城市燃气公司到城市价格,我印象当中大概2块左右,到分布式能源站天然气管道过去3块多,费用肯定高,为什么宜罐则罐、宜管则管,也是给用户选择地方。
有些地方LNG确实比管道价格低,通过点供有利于降低企业降低成本,城市配网已经到了还用点供吗?LNG点供发展很快,我见到一个企业老板,明年LNG点供一方没有,只供汽车,他看到中国要治理,LNG汽车、船舶燃料改造,现在搞天然气分布,他告诉我明年LNG点供一方,就是汽车供应,应该说LNG点供在新的区域,初期用气量比较少,管道一次性投资比较高,LNG点供反正有竞争力。LNG点供对我们是新的区域,一个城镇配气成本高的地方,第二初期用气比较少,搞点供反而价格低,我觉得LNG点供还是有市场。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韩文科在关于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要从单向双边低层次合作向双向多边多层次合作转变中讲到,国家能源局发布《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源合作愿景和行动》,根据我们实现“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和过去能源合作有什么不同?最重要实现五个转变:
1、从单向双边低层次能源合作向双向多边多层次的能源合作转变。过去我们能源合作都是单向,我们到伊朗投资、伊拉克投资都是单向,这种投资有时候没有保障,可能遇到政治风险就有影响,单向双边而且低层次没有其他捆绑、烘托,今后变成双向多边多层次,比如我和沙特,沙特石油比较多,希望更多石油卖中国,我们太阳能成本低,沙特应该发展更多太阳能。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比较快,像中信集团到沙特改造电网等,这就是双向多层次,同时把和沙特合作纳入中国和中东合作框架以内。
2、从区域能源合作机制向区域能源治理机制转变。区域能源合作过去我们能源合作都是为了合作,我投资去开采资源,把它变成一种商品。那么治理机制,比如加上绿色发展,还有比如要环保,这些都是治理机制,这种治理机制它是有标准、有需求,要照顾当地的发展。在土库曼斯坦开天然气和中国开天然气一样,中国有什么要求,在那边也有什么要求。
3、从偏重传统化石能源合作向以绿色低碳能源全产业链合作转变。
4、从以各自为主规划推进向联合规划共同推进合作项目转变,过去不能发展起来,现在很多东西可以提到议事日程。比如大湄公河领域的发展等。
5、从政府主导国企为主参与向市场主导国企民企共同参与转变。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刘满平博士在会上关于“天然气基础设施制约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学术探讨中,从基本范畴、现状及运营情况、存在的问题、国外改革经验借鉴、政策建议五个方面讲述了我们天然气基础设施体制,对不同基础设施类型提出不同的建议,对未来天然气基础设施发展趋势预测。
当中国电力报记者问到:目前讨论最热烈是气荒,上午景博士也说相对市场化,如果这个价格提高从三千提高七八千,如果市场化应该供需所导致,但是目前情况不是,可能在LNG接收站主要中海油控制多一些,可能接收在监管失控方面,气荒是不是真正的气荒,油气行业不太景气,面临天然气降一毛,他就说自己气不够用,导致假象气荒现象,是不是这方面监管有缺失?
刘满平:讨论可以用“气荒”词,但是目前应该是局部地区用气紧张更准确一些,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也说了,总体可以保证,局部上用气比较大有点紧张,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一个原因,包括监管问题,有这方面作用。
提问:储气库多大意义上发挥作用?国家今年提出“煤改气”,一定程度催生天然气消费量,应该有一个预估,之前LNG储气库工作究竟做了多少?发挥多大作用?
刘满平:储气库第一总体规模不是很大,所以调控作用徐老师也知道,有些地方能发挥了,有些地方没有发挥,另外之前价格没有理顺投资积极性不大,而且选址受限。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会长、国家能源局油气司原副司长胡卫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研究员景春梅,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会长周大地,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经济师徐博,中国法学会能源法研究会会员陈新松,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天然气车船分会技术顾问洪讵,新奥能源市场销售中心副总经理余峻, 好气网总经理 周涛,,中国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教授级高级经济师陈卫东,北京燃气集团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能源专家组成员、中国城市燃气协会企管委专家 吕淼,思亚能源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李遥,北京市世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北京大学能源法律与政策研究基地副主任张利宾等专家应邀参加了大会并分别做了主题发言。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学术观点,不代表所在单位,转载请注明)
通知通告
企业宣传片
会员之窗
推荐企业
单位动态
作者: 2017-12-15 11:43:19 来源:北京市中燃联信息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