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市中燃联信息中心承办的2018年第六届中国天然气市场化和智能化发展大会在北京万方国际大酒店举行。业内权威专家学者就天然气市场国际合作机遇、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和政策改革的动力、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及预测、天然气政策解读及、天然气保供及发展面临的形势、能源转型与气电发展、市场化投资行为促进储气设施建设、我国天然气汽车产业发展、我国天然气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政策建议等议题展开了详细的讲解。
演讲嘉宾有国家能源局油气司原副司长胡卫平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会长胡卫平先生演讲题目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天然气市场国际合作机遇》。他的演讲分为三部分,目前一带一路相关天然气情况、国际合作、思考建议。胡卫平谈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天然气合作潜力体现在勘探开发、贸易、定价、管道运营安全、海上运输安全、产业链一体化等方面。深化双边多边天然气合作,加强与天然气生产国合作,保障天然气供应安全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产能的重要增长点之一。“一带一路”是全国天然气重要的生产区和供应区,也是中国重要的天然气进口来源地。中国的天然气贸易合作对象,俄罗斯、中亚、中东、东南亚。土库曼斯坦、卡塔尔、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乌兹别克斯坦,它们占中国在周边国家进口量90%。
2017年中国天然气消费总量2373亿立方米,全国天然气的生产量1487亿立方米。全年天然气的进口总量达到946亿立方米,进口LNG526,进口管道天然气420。根据不完全统计,到今年前三季度,2018年9月底前,天然气的表观消费量201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2%。天然气产量115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3%。天然气进口量达到88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7.6%。据预测,中国天然气的消费量需求增长迅猛,到今年底,预计可能会达到2700亿立方米。我乐观地讲,可能会到2800亿立方米,成为全球天然气消费增长最快的市场和国家。根据信息材料的综合分析,今年预计有150亿左右的天然气缺口。
中国进口的天然气分为两大类型,管道天然气和进口的LNG,管道气主要从周边国家进口,来自中亚地区。LNG主要从国际主要气源国进口,占进口总量一半。未来将形成四大天然气进口通道,中亚、中俄、中缅、海上。2017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920亿立方米,管道天然气的进口420亿立方米,约85%比例的进口量来自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及缅甸。LNG进口量526亿立方米,澳大利亚仍然是中国LNG进口最大来源国,全年进口237亿立方米。其次,卡塔尔供应中国103亿立方米。再其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数量小。
关于中国与沿线国家天然气合作机会他谈到,贸易当先的情况下,与沿线国家在油气进出口领域已经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用的更好。工程服务队伍今后需求会大幅增加。以油气合作为代表看能源合作,它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也是互联互通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中国海外天然气进口的主要发源地和资源地。针对沿线不同类型的国家,采取差异化的合作方式,打造油气合作共同体。“一带一路”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天然气发展合作应该按照这个原则,差异化的方式打造油气合作共同体。
同时胡卫平提到建设与发展中国天然气分走三步,第一步做保供,第二步做择供,第三步做优供。
陕西省燃气设计院原院长、长安能源资深顾问郭宗华
陕西省燃气设计院原院长、长安能源资深顾问郭宗华先生演讲题目:《LNG推动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和政策改革的动力》,他谈到美国开采油气的企业达到8000余家,开采气田6400家,每天挂牌上市200多家,我们只有3家。现在存在互联互通和管网不完善,必须得应用LNG。美国管道60多万公里,我们7万公里,是我们的8-9倍。美国更重要的是二级市场二级管道,类似于广东省管道和陕西省的管道。美国蓝色是洲际管道,红色是洲内管道。美国的二级管道350-380万公里,我们是5-6万公里。美国任何一个气源点到任何一个用气点之间都畅通无阻,我们互联互通存在的问题大。美国天然气发展过程值得借鉴:美国的天然气100多年前就开采,掌握在个体开采公司手中。发展几十年后一直到1938年,美国政府感觉由于垄断也存在问题,美国1938年开始制定《天然气法》。洲际管道通过法律化予以明文规定,一直到1977年,中间经过长达39年的时间,这时联邦政府才解除价格管制。39年做的工作,不断完善法律程序,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管网建设完善。美国做LNG。联邦政府感觉市场化的条件具备,然后实行市场化。与中国不同,美国这种形势下,才做到市场化。
他谈到,今年是设计液化工厂数量最多的一年,之前一年四五个,今年签的合同16个,液化工厂蓬勃发展。以后最大的液化工厂在鄂尔多斯,为LNG的发展开启空间。五年之内,如果60个接收站运行,现在的接收站有的600万方年周转量。如果按理想状态年周转量400万吨计算,一年2.4亿吨,折气态3360亿立方米。国外的量3360亿立方米,2023年,管道气开采引进量2800亿立方米,2020目标是开采量达到2000亿立方米。国外LNG进口量大于管道气开采进口量,引起的中国天然气供应版图可能发生根本性变化。这些为市场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家成立管网公司,有比没有好。这是改革的折中方案,而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办法。随着广东省网的完善,山东省正在考虑筹建沿海管网。沿海管网更利于实现国家一体化,更应该由国家管道公司掌握。
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战略规划所所长鲁刚
第三位演讲者市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战略规划所所长鲁刚,演讲题目:《能源转型与气电发展》,鲁刚认为从电力系统的角度,气电需要与新能源统筹考虑。从事国家能源系统战略规划研究,把各种类型的电与机组以及负荷统筹来看,不存在谁是谁的便利条件,是统一筹划的过程。
鲁刚认为,未来气电的发展,可能重点考虑四方面内容,全系统的角度出发。第一,注意需求侧的响应。2017年开始,江苏通过用户的负荷可中断的需求侧,较大的满足当地对调峰需求的变化,进行源网荷储协调规划。第二,考虑电力与热力、天然气等其它系统相互协调,实现多系统的协调优化。第三,注重实现集中式发电与分布式发电协调发展。第四,重视系统灵活性资源发展规划。
他认为,煤电灵活性改造依然是首要举措,位于优先位置。其次,抽水蓄能。最后,气电和储能之间在灵活性资源方面有竞争。未来火电,包括煤电和气电基本功能定位,煤电过去发电为主,未来往提供调峰备用方向发展。气电依然会往这个趋势走。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政策研究室战略与政策处处长唐廷川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政策研究室战略与政策处处长唐廷川演讲题目:《市场化投资行为促进储气设施建设》。
唐廷川介绍了三部分内容,我国储气设施发展现状与问题。美欧储气设施发展经验。我国储气设施建设的投资机会。
关于储气设施发展现状及当前存在的问题。他谈到储气设施包括地下储气库、LNG储气罐。地下储气库,利用过去废弃的采完的气田,因为构造保持的好,可以把气注进去,冬天采出来,但需要经过技术改造,否则注进去采不出来会亏。盐田,生产盐的地方,因为盐田条件更好。盐在地下化成水拿上来出现空间,它与天然气田不一样,天然气田没有空间都在孔隙里。盐田抽水后就是大洞,然后把气注进去,冬天为了调峰再把气抽出来。我国已经建成25座地下储气库(中石油的口径是19座,有的是储气库群)。有效工作气量77亿方,其中,中石油17座,占有效工作气量74亿方,占全国96.7%,占中石油总销售量4.9%。LNG接收站的建设现状,已经建成投产18座,走的接收能力5960万吨,总储气能力40亿方。
总体看,我国的储气设施建设滞后,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离国家目标要求也相差甚远。国家2014年出台文件,要求供气企业的供气量,储气能力不低于10%。今年又专门提出,不光是供气企业,城市燃气企业也要建立5%的储气能力,销售量的5%。但我们明显没有达到。地下储气库形成的有效工作气量全国只占3.2%,离10%相差甚远。加上接收站40亿方,总的消费量2300亿方,要达到标准需要230亿方的储气能力。储气库只有70亿方,LNG接收站只有40多亿方,离国家要求相差甚远,离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更远,它们要求世界平均水平只是地下储气库占12%-15%。
我国储气设施建设的投资机遇。市场化的投资行为肯定会促进储气设施建设。目前储气设施的投资,会是非常好的投资机会。投资方式多样,可以独立投资,也可以合作投资。储气设施建成,还可以卖储气能力。
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将为天然气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今年销售量2300多亿方,按照十三五发展规划2020年消费达到3600亿方,2030年达到6000多亿方。按照10%的储气量计算2030年要达到600多亿方,现在77亿方,存在很大投资空间。
国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储气建设提供政策和效益保障。马上放开储气地质构造使用权,储气库怎么做?地下得有地质构造,过去采完后也是中石油的,国家需要重新评估废弃的地下储气库和地下盐矿。愿意租就租,租了再给别人存气。评估后可以花钱拍卖。重点地区应急设施建设,中央给予补贴。国家评估垫底气后给予补贴。进口LNG,国家考虑增值税返还,税收优惠。用地保障,加快审批手续。储气设施发展大有可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董秀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董秀成谈到中国天然气面临的问题包括产供销体系的问题,勘探开发投入的问题,管道互联互通问题,进口气增长过快的问题,基础设施的建设落后,责任不落地的问题,政府部门间协调的问题。
储气库的问题不是储气库本身,而是价格问题。让价格动起来,需要用价格机制引导储气库建设。
即使管道独立以后,董秀成说,他也暂时不主张放开,因为没有市场竞争环境。对国家来说重中之重就是油气体制改革上游市场准入。同时,价格联动关系需要价格改革中理顺,体制改革里也必须完善。
农工民主党北京天然气汽车课题组组长洪讵先生
第四个演讲的是农工民主党北京天然气汽车课题组组长、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天然气车船分会技术顾问洪讵先生演讲,他做的汇报是《立足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__发展我国天然气汽车产业的几点建言》。
洪讵先生谈到2016年国际油价大幅下降,天然气汽车遭遇寒流。由于国家出台扶持政策度过难关。2017年下半年,尤其2018年的上半年过气荒以后,中国天然气汽车又进入发展新阶段。他认为,中国天然气汽车发展至今进入非要升级不可的阶段,如果技术不升级,产业不升级,可能仍然处于低水平发展混乱阶段,而且很可能造成浪费投资,浪费资源,甚至整个产业不能走到正常的道路。建议由政府主管和引导产业升级,只有按照基本观点思考问题,中国的天然气汽车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洪讵建言到:第一,提高自身的产品水平,尤其提高排放指标,达到更高的减排指标。现在天然气发动机厂和汽车厂都做这项工作,也都意识到如果这条达不到,那国家不支持也是必然的。我们能不能提出新出的天然气汽车先于燃油车达到国6标准,今后的改装车至少达到国5排放标准。
第二,对天然气资源进行统筹利用,我们认为天然气资源在我们国家仍然是非常珍贵的资源。如果资源不加统筹利用,就会出现类似气荒的情况。一旦出现气荒,对已经培育的市场是极大的打击。现在开始应该好好地规划天然气资源利用,建议把LNG纯净的,虽然是从国外进口的,但已经有充足供应量的清洁燃料主要用于交通运输工具,可以从燃料方面保证天然气汽车排放提高水平。可以让珍贵的LNG用在以气代油的,有经济价值的产业上,给国家创造更多财富。扩大LNG在天然气汽车中的应用,以至于达到全部取代最好。
第三,天然气汽车产品由低档向中高档升级。升级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天然气汽车今后取得生存的要求。如果仅仅处于现在这种能够省点钱,能够开得动,爬坡也不行,空调也带不动,暖气也带不动,这样的车辆甚至排放也不好的情况下,那这种车辆也不行。
第四,希望汽车企业针对国家的资源环保青年,认真地开发出高性能的天然气发动机和高性能的天然气轿车。
第五,立足技术创新,开发关键产品,促进产业升级。开发创新型的关键产品,促进NGV切实实现产业升级。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阳光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守海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陈守海做的演讲题目为中国天然气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首先他提到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面临的问题。天然气行业的市场化先是基础设施问题,天然气行业发展也是基础设施问题。基础设施要建起来第三方准入,足够的基础设施是天然气发展的物质基础。天然气基础设施能够公平开放,这是市场化的基础。现阶段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三大石油公司管道建设放缓。地方管道建设垄断性趋势增强,这是基础设施运营的问题。
他认为不管是省管网还是国家管网,必须要破除独家垄断,各种资本都可以建。配气管网领域,地方政府加强统一规划,完善特许经营协议,严格遵守相关施工标准,重视管道安全问题。
天然气基础设施公平开放的问题,搞天然气行业市场化,最基础的制度设计是基础设施公平开放,官方允许第三方公平准入,要强制性的开放。公平开放立法文件效率低,法律执行困难,立法层次低,监管力量薄弱,懂行的人少。建议立法先行,尽量提高立法层级。多请专家治理行业,发挥协会的作用。
天然气储备的问题。国家为了鼓励储气设施的建设,发布了意见,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上游企业建10%,下游企业建5%,地方政府建3天保供能力。要想各路资本建储气库,需要放开气价,市场会提供动力。发生气荒时,找气是企业要干的事,而不是政府干的事。政府对行业的管理,出了问题找是谁的责任。
目前的市场结构下,完全放开价格不现实。但我们要积极为放开价格创造条件。创造竞争,关键是LNG,进口LNG的门槛低,只要有一定的资金量,有下游用户都可以进口。进口LNG需要LNG接收站公平开放,需要内陆的输气管道公平开放。现在看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因为之前气价高,缺气的时候对气的价格没有限制。所以不好开采的页岩气有人愿意投入。如果我国保供的思路还加了保民生、控气价,那市场发展前景堪忧。同时建议,沿海的气改减掉管输费制来定没有竞争地区的气价。
通知通告
企业宣传片
会员之窗
推荐企业
单位动态
作者: 2018-12-03 11:04:16 来源: